Skip to content

近日,「听评绽风采,研思共成长」 高新区音乐教研研讨会在大连王府外国语小学举行。区音乐教研员吕宏杰老师及全区各校音乐教师齐聚一堂,以课堂为基石,以研讨为纽带,共探音乐教学新路径,共促学科发展新提升。

本次活动聚焦两节人音版经典民族音乐课例,授课教师深挖教材内涵,用创新设计让民族音乐 「活」 起来,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文化魅力。

大连王府外国语小学王姗姗老师执教的人音版一年级 《其多列》,以认识节奏为情境主线,将歌曲学习与民族文化体验深度融合。课堂伊始,王姗姗老师播放 《其多列》 伴奏,通过节奏游戏,感受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时值长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随后,她播放音乐让学生聆听,歌曲中哪句哈尼语出现的次数最多?她用哈尼语言与学生打招呼 「其多列 (快快来)」 。再次播放歌曲,让学生聆听歌词并思考,哈尼族小朋友都在做哪些事情?并带领学生模仿。在律动中感受歌曲的欢快节奏。

最精彩的当属 「乐器创编」 和跳竹竿舞环节:王姗姗老师为学生分发沙槌、串铃、竹竿简易乐器,让学生分组为歌曲伴奏。 「第一组用沙槌,第二组用串铃,第三组用短竹竿,我们一起为哈尼族小伙伴的 『上山破竹筒』 之旅伴奏!」 在王姗姗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不仅了解到哈尼族的服饰是五彩斑斓的,还了解到哈尼族人民是能歌善舞的,他们擅长跳竹竿舞。通过视频介绍,王姗姗老师带领学生们学跳了简单的竹竿舞的动作。教室里仿佛变成了热闹的哈尼族村寨,学生们在玩中学、乐中悟,深刻体会到哈尼族族音乐的活泼韵味。

高新区一中学的习老师带来人音版七年级 《阿里郎》,以 「解码朝鲜民歌的独特魅力」 为教学目标,层层递进引导学生深度感知。

在 「艺术表现」 环节,习老师邀请学生上台尝试演奏小长鼓,其余学生分组编排舞蹈动作 —— 模仿朝鲜舞的 「鹤步」 。当学生们伴着 《阿里郎》 的旋律边唱边跳时,不仅掌握了歌曲的演唱技巧,更在肢体与旋律的融合中,理解了朝鲜民歌中 「思念与期盼」 的情感内核。

展示课结束后,教研研讨环节在区教研员吕老师的主持下有序展开。老师们围绕 「核心素养下音乐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 这一主题,结合两节展示课展开讨论。

「王姗姗老师的课程设计特别好,既解决了低年级学生对节奏的理解难题,又调动了课堂氛围,值得我们借鉴!」「习老师在民族音乐创新教学上的尝试,让我意识到音乐教学不仅要 『传承经典』,更要 『链接时代』,让学生感受到民族音乐的当代活力。」 现场教师踊跃发言,分享观课感悟与教学困惑。

教研员吕老师结合课例进行深度点评,既肯定了授课教师的亮点 —— 如 「关注学生主体地位」「注重音乐体验的层次性」,也针对教学细节提出优化建议:「在节奏教学中,可以增加 『学生自主创编节奏型』 的环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在民族音乐教学中,可结合地域文化资源,让学生更贴近本土音乐传承。」 同时,教研员还围绕 「如何在音乐课堂落实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三大核心素养」 进行专题分享,从教学目标设定、教学活动设计、评价方式优化等方面给出具体指导,为老师们后续教学提供了清晰的方向。

在特色课程建设中,大连王府外国语小学始终以新课标为指引,将专业教学与童真天性相结合,以美育人,以乐润心。学校始终坚守艺术教育初心,通过特色课程,为孩子们搭建起探索音乐、展示自我的广阔舞台,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旋律的滋养中收获成长与自信。未来,学校将继续深耕音乐教育,让艺术之花在校园各处绚烂绽放,让童真与热爱在音符中永远飞扬!

研讨的余韵尚未消散,悠扬的旋律已悄然响起。伴随着大连王府外国语小学校歌本次高新区音乐教研研讨会圆满落幕。熟悉的音符里,承载着学校艺术教育的初心,也传递着对各位同仁的诚挚谢意。

感谢吕宏杰教研员的专业引领,感谢所有授课教师的精彩呈现,更感谢全区音乐教育工作者的热忱参与与深度交流。让我们带着今日的思考与收获,在音乐教育的道路上继续携手前行,以乐育美,以美铸魂。期待下次相聚,再谱教研新篇!

Back To Top